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告诉我们什么_《一个孩子的呐喊》揭中国应试教育弊端
作者:保定正规的三加二学校
本站名称:河北保定院校高校网
时间:〖日期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时间,不作为文章发布时间〗
石家庄市高中女生李怡心用时近一年,完成8万字的作品《一个孩子的呐喊》。8月19日下午,李怡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写的都是身边发生的鲜活故事,主要写中学生在学习重压下的焦虑和苦恼。” 一群孩子呐喊“我们要放假” “正月十一开课堂,学习苦,生活忙。连补四周,学生要抓狂。大家要求把假放,学校狠,说照常。三月十九暴动起,诗歌贴,海报张。学校回话,放假没希望。待到明年清明时,给自己,把坟上。”《一个孩子的呐喊》开头,这首《江城子•放假无望》就吸引了该书责任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李茂军的眼球,“这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呐喊,也是一群孩子的呐喊。” 《一个孩子的呐喊》是一部纪实类反映应试教育弊端的书,谈起这部书的创作初衷,16岁的李怡心说,“在我上初中时的高中部,学校长期不放假,学生们后愤而‘起义’,贴大字报、闹罢课。”李怡心说当时自己虽然是个旁观者,但是却看到了高中生几近崩溃的情绪,触动很大。 目前马上将要升入高二年级的李怡心说:“我知道中学生这个群体,了解我的伙伴们的所思所想,我有一种要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感受写下来的冲动,有一种抻着脖子用自己微弱的声音对社会、对家长、对学校、对教育制度呐喊的冲动。” 《一个孩子的呐喊》书中充满了“高中生为放假闹起义”、“学生奔饭”、“在实行军事化管理的学校跑操”、“学生不堪学业重压自杀”等现实事例。编辑李茂军说,翻完书稿的那一刻,他的心情只能用“震撼和揪心”来形容。“这本书,会让每一个看完的家长、教师,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都感到揪心,不禁也要替他们呐喊: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吧。” 据情况介绍,该书共分三章,分别是“救救孩子”、“天堂相反的方向”和“一个孩子的呐喊”,李怡心以近似杂文的形式描绘了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描写中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的压抑和焦虑。 偏科女生曾被老师误认为有自杀倾向 8月19日下午,记者在李怡心的卧室看到整整一面墙的书橱里,满民政技校满的都是书,武侠、历史占据了书橱的大部分空间。“看,我有早版本的《七剑下天山》。”李怡心得意地举着1984年版的《七剑下天山》向记者展示,说是从旧书市场淘来的。 13岁时,李怡心发表了中篇武侠小说《秋雪丹心》,此后又写成13万字的武侠小说《夜郎藏娇》和随笔《历史的脸谱》。李怡心的妈妈郑慧敏情况介绍说,女儿从小学二年级起山东沂水技校,就自己买武侠小说看。郑慧敏知道女禹州市技校儿偏科严重,物理和化学科的成绩都很糟糕,不过她对孩子并不强求,“现在写书耽误了一些时间,只要她比较好比较好学,物理和化学还能提高提高。” 谈话中,瘦瘦的李怡心跟妈妈撒娇,说起爱看的电视剧《士兵突击》还哈哈大笑,显然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并没有将书中的压抑情绪带到现实生活中。“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诗人的作品,大意是顾城死了、海子也死了……”李怡心笑着说,很快老师给她爸爸打报名电话,说她有自杀倾向,“其实我真没有,只是看了有关文章后有感而发。” 韩欣是李怡心的班主任老师,“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怡心拿来两张报纸,上面报道了她写小说的事情,我才知道她有这方面的特长。”韩欣老师说,现在的孩子爱比较好广泛,“一个人不管学习成绩如何,有健康的心态和良比较好的品质才能真正成才。” 社会需要多元化的成才评价标准 《一个孩子的呐喊》写完后,李怡心将书稿寄给了一些知名学者和大学教授,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的10位教授联袂推荐了这本书。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社会学博士生导师钱民辉在读完这本书后感慨颇多,提笔给为书作序:“书中展示的中学生的生活让人感到震惊!让人感到心痛!” 石家庄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王堃不仅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今年参加高考考生的母亲,她说对于高中的孩子们“很同情,很理解,也很无奈”。她坦言,现在的孩子们物质条件优越了,但是精神压力大,这绝非一两本书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学校有3位心理咨询老师,专门负责排解孩子们学习、心理上的压抑情绪。”王堃建议家长们尽量多给孩子安排课余生活,调节情绪。 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主任马宏伟表示,升学的压力和与父母老师的关系,是现在孩子的主要焦虑来源。“与同龄人交流、写书发泄都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马宏伟说,李怡心针对自己的“小社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是有胆量和思想的表现,“现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成才标准,让人们更容易拥有成功和幸福。”
你好,看完了这个信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告诉我们什么_《一个孩子的呐喊》揭中国应试教育弊端,可以在下方留言或者电话联系我们,学校老师会快速与你取得联系,如果没有找到相关的,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平台会为你推荐更适合你的学校。